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人力发展 > 人才战略

法研院程慧芳:在司法大数据领域“乘风破浪”
来源:
发布时间:2020年07月11日 编辑:新闻中心

  在中国电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“七一”表彰大会现场,郑重地接过由集团领导颁发的“中国电科2018-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”证书,一贯风风火火的她却显得笑容腼腆。她,就是中国法研院的程慧芳。

  时光回到13年前,刚刚博士毕业的她,没有太多犹豫选择来到中国电科。转眼10年时光,她从不知道什么叫辛苦。同事总说,“她不懂拒绝,啥活儿都干”“没日没夜地加班”。2017年4月,中国法研院招收员工,“AI+司法”这个全新领域和研究方向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她。

  来到全新的领域,过去积累似乎不够了。

  愈战愈勇,她拿出了当年考博的劲头,每晚挑灯苦读专业书籍。那一年,为申请“两高一部”项目,她要在指定环境里封闭一个月。连续30多天不见阳光的日子十分难熬,“感觉身上像长了草,有时真的感觉坚持不下去了”。咬牙坚持,也许是过去十年的基础深厚,也许是苦读新书富有成效,经过不懈努力,她和团队的付出没有白费,申报的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项目和4个课题均获成功,并在研究过程中制定标准5项,发表论文10多篇,取得授权专利6项……

  还没来及松口气,新的挑战又来了。光有科研项目是不够的,重要的还是项目要盈利。曾经一直觉得自己是搞技术的,突然要变成“商人”,这个弯有点转不过来。“某种程度上,这比报项目还难”,她说,“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跟别人谈钱、讨价还价,想想都心虚”。但作为核心业务部门的掌门人,她又不得不去转这个弯。

  “至今都清楚地记得,两年前第一次去谈‘生意’的时刻。”她说,那天到了客户单位,实在没有勇气迈进去,紧张得胃疼,捂着肚子在保安警惕的注视下足足蹲了半小时。见到客户,面红耳赤吱唔半天,才鼓起勇气说出那套事先排练了无数次的“台词”。“谈判”出来,虽是冬天,后背的衣服却全部湿透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,磨砺是最好的老师。现在的她,已经能在跟客户“谈判”时镇定自若、侃侃而谈,为了一万块钱能跟客户“缠斗”半小时,完全没有了当年的青涩。

  几年来,团队也从成立之初的2人行,发展到现在专家、高工、工程师组成了近20人的人才梯队。她原有的彪悍风格更添了谋略,原有的凌厉管理增加了温度。在她的带领下,团队作风过硬、敢打敢拼;中坚成员独当一面,年轻骨干迅速成长。

  面向未来,她和她的团队将继续奋勇拼搏,在司法大数据领域“乘风破浪”。

打印 关闭